首页 >
家电
>
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预计于年底实行 但执行层面尚存诸多问题
欧盟碳边界调节机制预计于年底实行 但执行层面尚存诸多问题
9月30日,欧盟家电协会(APPLiA)主持召开题为“碳边界调整机制:欧盟工业竞争力面临挑战(The 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 EU industrial competitiveness at stake)”的视频圆桌会议。会议就欧盟推动《欧洲绿色协议》和新法规《Fit for 55》,加速碳达峰、碳中和一揽子计划下,相关措施对欧洲工业竞争力有何影响进行了讨论。
据悉,碳边界调整机制是欧盟委员会《欧洲绿色协议》的核心,其目的在于保护那些被要求减少“碳足迹”的欧洲企业,免受欧洲大陆以外“碳倾销”的影响。 时间回拨到2021 年 7 月 14 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了一项有关碳边界调整机制(CBAM)的新提案《欧洲绿色协议》,该协议提出将有针对性地对欧盟进口产品设定碳价格,以防止欧盟推动的严格气候措施发生“碳泄漏”。该机制旨在确保欧洲减排措施能够真实有效作用于全球减排事业,而不是出现欧洲地区减排,却促进欧洲以外地区涌现大量碳密集型生产。 欧盟委员会提出,气候变化需要全球协作。如今,欧盟内部提高了自身的相关气候目标,但非欧盟国家的环境和气候政策却没有那么严格,这将造成“碳泄漏”风险增加——即位于欧盟的公司可将碳密集型生产转移到国外具有宽松政策的国家和地区,这将导致欧盟产品被更多碳密集型进口产品所取代,而碳泄漏也会使得欧盟和全球其他负责任国家和地区为气候变化所做的努力大打折扣。 因而应对碳泄漏风险,欧盟推出的碳边界调节机制旨在通过平衡欧盟内部产品和进口产品间的碳价格,确保欧盟气候目标不会因为产业转移至其他未执行严格减排措施的国家或地区而受损。碳边界调节机制的系统设计将在符合WTO贸易规则和履行欧盟其他国际义务的前提下,为欧盟内部企业和其他国家企业提供法律法规上的确定性和稳定性。 碳边界调整机制规定,若产品在欧盟碳定价规则下已支付相应碳价格,则欧盟进口商只需取得产品碳价格相应证书即可进口;若产品为非欧盟生产商制造,只要能够证明其已在第三国生产或进口过程中支付了相应碳价格,则可为其相关欧盟进口商扣除相应成本。该机制还意在通过鼓励非欧盟国家通过升级绿色生产线来帮助他们降低碳泄漏风险。 目前,碳边界调整机制相关框架还在制定和完善中,但预计会于2021年底生效。碳边界调整机制将分阶段实施,最初将应用于钢铁、水泥、化肥、铝和电力等领域。到2023年,会有更多选定产品加入碳价格体系,欧盟进口商必须申报其进口产品中的碳排放量。2026年,该系统将全面运行,欧盟进口商必须每年申报其上一年进口到欧盟的商品总量中的商品数量和嵌入碳排放量,并申报相应数量的碳边界调整机制证书。 不过,对于碳边界调整机制也存在一些争议。视频会议上,伊莱克斯主管环境与欧洲事物的副总裁Victor Sundberg提出,如果征收碳价格,生产商最终会将成本转移给消费者,对此欧洲消费者是否接受;此外,从原材料到在产品到产成品,中间涉及非常复杂的步骤与分工,比如电力在生产钢铁时使用,在制造洗衣机时也会用电,各个步骤的碳价格该如何确定尚无明确规则;另外,如果欧盟进口商进口的洗衣机等整机,使用的是非欧盟国家的未交碳价格的钢材和电力,其整机价格必然比欧盟产品价格低,显然还是会削弱欧盟生产产品的竞争力。这其中存在大量值得商榷的问题。 美国家用电器制造商协会(AHAM)总裁兼CEO Joseph M McGuire提到,目前欧盟的碳边界调节机制更像是对进口商品征收的一项碳关税,虽然会增加气候效益,但执行起来很复杂,尤其它是否会引起相关国家在碳领域的贸易战未为可知。在其第一阶段申报名单上,没有石油和天然气等能源产品,但这些是碳排放大户,他们的使用有一连串连锁反应,如何体现碳价格也值得探讨;另外,如果美国也跟进类似措施,会增加美国能源企业的成本,这些大企业一定会对此有意见。关于碳贸易的双边磋商,需要一系列复杂过程和时间框架。 还有与会专家认为,现阶段碳边界调节机制更像一个长远目标,其执行方式和规则需要一步步细化;要想实现其减排的预想,还需要更多行之有效的措施保障。 “我们欢迎欧盟该项追踪碳泄露的议题,但关于如何协调欧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和气候效益,仍是一个长远课题。”